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又有新动作,利好市场主体融资

作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国家队”力量,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又有新动作。昨天(20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首批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签订股权投资协议,投资总规模为7.7亿元。本次股权投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增信”和“引导”。

首批名单集中在地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首期注册资本为661亿元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是破解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国家队”力量。这一备受关注的基金有两大主营业务:一是比例再担保;二是股权投资。

首批股权投资名单终于在近日出炉。昨天,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台州市信保基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温州市信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重庆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签订股权投资协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首批12家主要是地市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认为,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叠加减税降费等影响,地方财力吃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地市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输血”,有利于保障业务的可持续性。

封北麟: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一般担保费率比较低,代偿率比较高,是一项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称的业务。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地方融资担保机构进行股权投资,有利于保证地方融资担保机构有充足资本金,保障业务的可持续性。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董事长李承在现场表示,除了提供资本金,本次股权投资更重要的作用在“增信”和“引导”。探索以股权为纽带,引导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三级体系。

李承: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签订股权投资协议的机构应该说是我们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中的佼佼者。这次投资更多的是起一个“增信”和“引导”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这种带动作用,然后加快我们整个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

首批股权投资不设盈利性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本次投资没有对被投资对象设置盈利性目标要求,只是根据各机构所在服务区域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设置了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担保规模、户数以及风险容忍度三项政策性考核目标,引导被投资机构遵循准公共属性和逆经济周期调控的功能定位。

温州市信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仕汉说:“从政策的导向来看,不设置盈利性指标,意味着我们要把担保费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通过我们的让利使得企业发展起来、经济发展起来。”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还在昨天披露了阶段性“成绩单”。数据显示,运营两年来,基金通过再担保业务合作累计支持38.29万户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市场主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6270.18亿元。按照此前目标,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要力争实现今年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4000亿元。

作者简介

官方微信公众号

×